淮安市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实时
(相关资料图)
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既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更是重大的政治责任,关系到广大青年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全市高校职技院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视频会议上获悉,我市多措并举增加就业岗位供给,落实落细各项稳就业举措,用心用情做好指导服务,全力以赴扩岗位、促匹配、保权益、兜底线。
在供给侧大力筹岗扩容,多向拓宽就业渠道。筹集发布4000个面向应届毕业生的城乡公益性岗位,适当增加“城乡社区工作者”“三支一扶”等岗位招聘人数。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作用,7月前筹集、开发适合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的岗位1.1万个以上,其中月薪6000元以上并足额缴纳“五险一金”的社会化岗位不少于5000个。深度挖掘科研类、技术技能类、管理类、社会服务类见习岗位,培育和新建一批高质量见习基地,于6月底前筹集、发布就业见习岗位不少于6200个,力争在11月中旬左右实现见习岗位全员到岗。
在需求端突出优先导向,优化落实就业政策。加大对吸纳毕业生就业容量大的行业企业的支持力度,顶格落实并直补快办社保降费、稳岗返还、就业补贴、社保补贴等优惠政策,加强就业政策与毕业生购房补贴、生活补贴、交通探亲补贴等人才政策的一体联动,切实增强青年就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围绕“7+3”先进制造业集群用工需求开设培训项目,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青年等纳入职业培训补贴范围。结合学生意愿和社会需求开展针对性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掌握职业技能并获取相应技能等级,实现从“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深入实施“返乡雁阵”创业计划、“创业苗圃”成长计划、“创业基地”春笋计划等,开展更加多元的创业指导和交流活动,通过创业导师面对面、企业家座谈、创业沙龙等方式,对有创业意愿的提供专业化培训服务,扎实落实担保贷款、创业补贴、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让创业者无后顾之忧。
以“线上+线下”形式开展服务,精准对接就业信息。制定《2023年度在淮大中专院校服务高质量跨越发展考核指标计分办法》,强化与在淮大中专院校、职技院校的对接沟通,推动“送政策、送岗位、送培训”等就业服务进校园、进社区、进园区,引导更多毕业生留淮就业创业。有计划地组织应届高校毕业生开展“看家乡变化、话淮安发展”专题活动,未就业青年人才“探营名企”充当“职场体验官”活动,高频开展“就在淮安、共创未来”留淮就业联动双选会以及“云招聘”系列活动,定期组织小型专场招聘会,整合岗位资源,进街道、进社区开展巡回招聘。通过“线上+线下”失业登记、业务经办、走访摸排等方式,做到未就业毕业生“一人一档、一人一策”,为每人提供职业指导、岗位推荐和培训见习等,实现就业服务更加精准高效。
在保障上注重织密兜牢,全力确保就业稳定。重点关注脱贫家庭、低收入家庭、零就业家庭、残疾等困难毕业生和长期登记失业青年,建立“一对—”帮扶责任制,优先推荐上岗;聚焦长期失业青年,通过登记失业信息及时锁定对象,开展职场体验、就业指导、人力资源市场参观、职业沙龙等就业服务活动,帮助他们接触职场、融入社会。围绕省市级劳务品牌和互联网营销师、电子商务师等新职业,开发更多适合毕业生的非全日制和新就业形态岗位。建好用好规范化零工市场,为灵活就业人员与用工主体、职业中介机构对接洽谈提供“一站式”灵活就业服务。持续开展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清理整顿,依法打击“黑中介”、虚假招聘等违法行为,及时查处滥用试用期、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等行为。加快落实就业报到证取消后衔接工作,简化优化档案转递、报到入职等手续,提供集体户口落户、社会保险转移接续等服务,更加方便高校毕业生等青年流动就业。
关键词: